歷史名人–長興新聞網
張度(約1830~1904),字吉人,號叔憲,又號辟非,晚號抱屬老人、松隱先生,自署無意識界老衲,雉城人。官清兵部主事、湖南候補知府、刑部郎中等職。
張度自幼勤學不倦,少年即精于鑒別古今書畫,精小學,工書畫。初學漢魏等碑帖,繼獲漢《梁鴻孟光之墓碑》、《抱蜀碑》,臨習不已,書藝益精,尤工八分,筆勢恣橫,所書《公方碑》,淳樸而華茂,拙樸而變化,自成一家。當時京畿仕宦之家,競相求取張度書畫。
張度不僅精于書法,且善繪畫,所畫山水,筆意深沉,設色古厚;所作人物,有漢畫意象,名滿京城。
張度的書法,雖然名重一時,得之不易,但書贈親戚友好者甚多,約有百余幅,大多毀于兵焚,僅存精品16頁及長卷收藏縣檔案館。
嚴誦三(1885~1926),名(麝),又名玉麟,誦三其字,雉城鎮人。少時從學于本縣徐紫敖先生。清光緒三十一年(1905)中乙已科秀才。自康梁維新之后,提倡西學,乃負笈赴滬,專攻英語和化工。熟諳制造肥皂技術,被上海東方肥皂廠聘為工程師,其所配制腰圓形蘭花肥皂,物美價廉,深受民眾好評。
嚴誦三愛好繪畫作詩,對書法亦頗有研究。在滬時,適逢書畫大師吳昌碩旅居于此。因書畫和鄉誼關系,結為莫逆之交。每逢假日,誦三常至昌碩寓所,探究繪事,故其藝益精。民國初期,昌碩對誦三畫作頗為推崇,親自為誦三訂定書畫潤格。
誦三丹青,取法青藤、男田,并參酌石濤、復堂諸大家,揚長棄短、廣收博取,且能汲取西畫中受光的特點。尤擅長寫意花卉,筆致勁健,設色清新,具有秀雅、瀟灑的風格。其書法,取法于漢隸、北魏,加以溶化,別具一格。人稱其畫作,畫、書、詩三者皆佳。
誦三自上海返鄉省親后,與故里書畫界王硯農、朱景廬、馮潤身、李菊人、許夢熊等過從甚密,相互探討,不時揮毫作畫。著作有《蕉雨軒隨記》與《蕉雨軒詩稿》。幾經動亂,作品大都損失,辛存者無幾。
錢一飛(1900),又名瑞林,雉城鎮人。民國10年(1921)在長興箬溪小學畢業后,就學南京,開始接觸進步思想。民國14年冬,參加長興人王季歡在上海組織的以研討金石書畫為宗旨的“巽社”。民國15年春,王季歡在上海威海衛路343號創設王家印刷社,錢一飛以巽社同仁身份,應聘至王家印刷社主持業務。與李仲蘇同任《報》主筆。民國16年“四·一二”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,錢一飛在王家印刷社秘密印刷“打倒新軍閥蔣介石”的傳單,被人告發,5月8日,憲警包圍王家印刷所,抄去傳單,逮捕錢一飛和李仲蘇。11日,蔣介石司令部的特務處,以《報》為上海發行印刷品總機關的“罪名”,槍殺錢一飛、李仲蘇,錢一飛時年27歲。
王季歡(1898~1936),名修,季歡其字,又號楊(合)、云藍,雉城鎮人。少時師事通經術、工詩文的丁紹猷先生,后又師事清末詞人陳文焯,傳其詞與金石,得窺乾嘉學派門徑。
季歡喜金石,民國3年(1914),將歷年所刻印章四百萬輯成《薛廬印存》四冊問世,其后所輯有關金石的書,有《長興金石志》、《峨鋟碉石墨目》、《泉園藏印》、《仁壽堂金石》、《楊(合)古陶留》、《伊闕石刻考》六種,未及刊行,稿本已佚,有《楊(合)圜錢留》,現存浙江圖書館?!锻踅o諫奏議》四卷和《長興叢書》十七卷,雖已付印,但流傳亦稀。
民國5年,季歡與吳興溫(陶)結婚。民國9年,在北洋政府任財政部僉事,夫人溫(陶)偕至北京居住,伉儷咸喜藏書,公余至琉璃廠隆福寺,搜求善本書籍,旁及鐘鼎甲骨,盈屋充棟。季歡祖居長興仁壽堂藏書甚富,因購得七世祖王繼賢知蒙城時所刻《古蒙莊子》一書,將藏書樓取名“詒莊樓”,以示不忘先祖之志。
民國13年,輯成《長興先哲遺著徵》、《泉園隨筆》、《箬溪藝人徵略》、《抱蜀老人山水畫》及《詒莊樓書目解題》諸書,加上以前輯成的《長興詩存》四十卷,和夫人溫(陶)輯的《長興詞存》、魏星杓《長興志剩輯存》、顧應詳《崇雅堂集輯存》等書,保存了長興歷代文著。
民國14年,寓居上海,發起組織以研討金石書畫為宗旨的“巽社”,主編《鼎臠》美術周刊,于是年12月7日出版,銷路甚廣,遠銷朝鮮、日本及東南亞地區。15年春,又創設王家印刷所,由巽社同仁錢一飛主持,10月16日舉行巽社同人書畫展覽會,展出書畫名家齊璜、黃賓虹等數十人作品,獲得社會人士的贊譽。
民國16年5月8日,王家印刷所因印刷“打倒新軍閥蔣介石”傳單,被人告發,而遭憲警包圍,錢一飛被捕后犧牲,季歡易服出逃,王家印刷所被洗劫一空,在滬藏書、文物損失甚多。季歡先避居日本,后移居杭州。
民國25年4月25日,季歡病逝于杭州。著名詞學家夏承燾代張慕騫撰送挽聯云:“萬卷殺青遲,劉略班書,望有佳兒續薪火;一旬拋淚別,國憂家難,永懷病榻話悲辛!”
史之華(1914~1941),原名致華,筆名斯非,化名史滿生,夾浦鄉環沉村人。畢業于湖州省立第三師范學校。后在環沉、鼎甲橋、李家巷等地小學教書兩年。民國20年(1931)下半年到吳興縣立民眾教育館任通俗演員,閱讀新文學作品和有關研究中國社會經濟的書刊,開始接觸到馬列主義學說。
民國21年“一·二八”凇滬抗戰爆發后,撰寫《國際調查團的陰謀》一文,揭露國聯調查團掩蓋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陰謀,并以此文作講演稿向群眾宣講,從而招致吳興縣教育局的“警告”,被迫離開湖州。民國26年上?!鞍恕ひ蝗睉鹗卤l,史之華至嘉興民教館工作,與陳向平一起配合戰地服務團開展抗日救亡宣傳工作,不久民教館奉令解散,史回長興。
民國27年初,史之華在云和縣參加政工隊并任隊長。是年4月,由陳向平介紹,加入中國,不久,擔任云和縣委青年部長,兼任縣政工隊黨支部書記。民國29年3月,省合工隊游擊區直屬分隊改為省戰時合作工作隊浙西大隊,史之華擔任長興組組長,并參加長興縣委工作。是年冬天,史之華任長興縣委書記,在浙西特委領導下,從事黨的秘密工作,常來往于敵偽盤踞的湖州、長興一帶,處境危險,史之華曾對其愛人鄭求是說:“在黎明之前,會更黑暗,垂死掙扎的敵人也必然更瘋狂、兇殘,所以一個革命同志,要隨時隨地準備經受一切最嚴峻的考驗——受刑、坐牢、流血、直到獻出寶貴的青春和生命?!泵駠?0年3月,留給愛人的照片背后的題詞,也是他的遺言:“我們即將別了,但有再見的時候……我們要更堅定地工作?!笔窂倪@年春節起,先后六次冒著生命危險,至湖州城內執行任務,最后一次由于流氓徐詳寶的告密,被日偽軍逮捕,雖遭嚴刑拷打,而堅貞不屈,同年秋,壯烈犧牲于湖州。
王承吉(1882~1944)字藹人,雉城鎮人。清宣統元年(1909),中選拔貢,在國子監學習后,至戶部工作。辛亥革命后,在北洋政府內務部土木司任主事、僉事、科長等職。在長江水利委員會工作時,負責編輯長江水利沿革史,收集有關資料,其中有不少屬稀見的善本,后因機構撤消,工作半途而廢,資料不知下落。不久,在敵僑管理收容所(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設)工作,獲得北洋政府的獎章。民國16年,在北京博物館工作。
王承吉自小受其父、書畫家王毓辰的影響,愛好書畫藝術,尤其對書法用力甚勤,擅長行楷,頗負時譽,晚年收藏不少碑帖和名人書札三百余件,皆親手編寫目錄,裝裱成冊。新中國成立初期,其子女將所獲名人書札全部捐獻與國家,獲得文化部社會事業局的獎狀。這批書札不僅有藝術價值,還有史料價值,其中林則徐一通長函,敘述焚毀經過,可補正史之不足。
金子長(1894~1958),名濤,子長其字,號廣泳,又號榴徵,雉城鎮人。金家富有祖傳藏書,子長幼年從讀于杭州、紹興三位塾師,好學不倦。青年時師事上海名師顧佛影先生,學業大有長進。民國3年(1914)就讀于浙江法政學堂。翠年任湖北夏口(今漢口)地方檢察所見習書記官。后棄法政,一意購藏書籍,悉心鉆研圖書目錄學。民國14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。民國20年任浙江省立圖書館編纂股股員。民國23年春至抗戰前夕,任安徽省立圖書館編纂股股員。
先后編成《金氏花近樓書目解題》、《浙江省立圖書館書目提要》、《金氏面城樓善本書目》、《面城樓筆記》、安徽《館藏善本書志》與《復堂日記補錄續錄校字記》等。除精通目錄??蓖?,還擅長駢文、聯話、隨筆,尤工詩詞,其詩“清拔綿麗,感慨蒼涼”。新中國成立后,1950年春,金子長被聘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。1958年4月20日,正為《千家詩》作注時,猝然逝世。
雷震(1897~1979),字儆寰,吳山鄉人。民國5年(1916)自湖州省立中學畢業后,東渡日本留學。次年經張繼、戴季陶介紹加入中國。民國15年畢業于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院,獲法學學士學位。翌年歸國,任國民政府法制局編審、國立中央大學憲法學教授等職。民國21年任南京特別市黨部執行委員兼常務委員,主持南京抗日會工作。民國24年在五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監察委員。與留日同學羅鴻詒、徐逸樵發起組織“中國新論社”,出版《中國新論》,以刷新政治、準備抗日為主旨。民國23年在家鄉長興出資籌建長安小學。民國25年主編《非常時期叢書》,由中華書局出版36種,40冊,為動員全民抗日制造輿論。民國27年,國民政府在武漢成立國民參政會,雷震任該會秘書兼議事組主任、副秘書長等職。民國30年遞補為中央監察委員。民國32年3月隨王世杰、張治中赴西安與代表林伯渠談判??箲饎倮?,籌款重修長安小學。民國35年1月任政治協商會議秘書長。11月單方面召開,雷震當選為國大代表,兼任大會副秘書長。翌年4月任行政院政務委員。
1949在臺與胡適、杭立武等人創辦《自由中國》半月刊,鼓吹“自由”、“民主”,反復聲明要使臺灣成為“自由的中國”。創刊初期,其言論尚能為蔣氏政權所容忍。1951年6月,《自由中國》第四卷十一期社論《政府不可誘民入罪》,揭露臺北一樁高利貸的金融案件,《自由中國》和臺灣統治權力的沖突就此開始。1953年,雷震任《自由中國》發行人兼主編。1954年該刊登出《搶救教育危機》??偛檬Y介石下令開除雷震黨籍。1956年蔣介石七秩壽誕時,《自由中國》出“祝壽專號”,批評蔣介石人格上的缺陷,抨擊違憲的國防組織以及,反對在軍隊設黨部。轟動一時,一版再版,引起許多官方刊物的圍剿。1957年1月,時任“國安會”秘書長的蔣經國,以周國光的筆名,針對雷震言論,撰寫長達61頁的冊子《向毒素思想攻擊》,在軍中發行。1959年11月,雷震寫成題為《我的母親》的長篇回憶錄,其中多處指桑罵槐,指責蔣介石背信棄義的獨夫行為。
1960年初,雷震與李萬居、高玉樹等人籌組反對黨中國,雷任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發言人。9月1日,《我的母親》第一部分在《自由中國》第二十二卷五期上刊出,更觸及蔣介石的痛處,4日臺灣警備司令部以“涉嫌叛亂”罪將雷震逮捕;10月8日軍法審判,處雷震有期徒刑10年。1970年9月4日,刑滿出獄。1978年12月,《雷震回憶錄——我的母親續編》在香港印行出版。1979年3月7日,病逝臺北,骨灰葬于其生前自營的南港“自由墓園”,有自題墓碑:“《自由中國》半月刊發行人,中國籌委員會雷震之墓?!?/p>
粟裕(1907~1984),湖南會同人,侗族。軍事家,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。1927年加入中國。先后參加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,歷任紅軍第一軍團營、團、師長,第七、第十軍團參謀長、挺進師師長、閩浙軍區司令員,參與開辟浙南游擊根據地。后任新四軍二支隊副司令員、選遣支隊司令員、新四軍江南、蘇北指揮部副指揮,參與指揮黃橋戰役。皖南事變后,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政委。1945年1月,粟裕奉命率新四軍一師主力渡江南下,在長興仰峰?與十六旅會合,打通與浙東的聯系。1月6日命令在長興成立新四軍蘇浙軍區,粟裕任司令員兼政委,并任蘇浙區黨委書記,下轄四個縱隊,司令部、政治部、后勤部都設在仰峰?,時粟裕夫婦也住在仰峰?沈家大院。在槐坎臺基村建立蘇浙公學,粟裕兼任校長,培養了大批軍政干部。以長興為“大本營”,指揮所部南進,對上海、杭州淪陷區形成包圍態勢,至6月,解放浙西、浙北10多個縣城,開辟了新的根據地。并指揮天目山地區三次自衛反頑戰役取得了勝利。9月中旬奉命令“北撤”,粟裕在長興先后待了近九個月,在江南播下了革命種子,也為國共和談爭得了“籌碼”,為解放戰爭積累了山地作戰的經驗。隨后粟裕擔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、華中野戰軍司令員、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、代司令員和代政委,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。曾指揮蘇中、豫東、濟南等戰役,參與指揮淮海、渡江等重大戰役。建國后,任總參謀長、國防部副部長、軍事科學院副院長、第一政委。常委,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,著有《戰時參謀工作》、《豫東之戰》等。他的骨灰撒在長興溫塘等地。溫塘新四軍紀念館立有粟裕半身塑像。
嚴北溟(1907~1990)字渤候,湖南湘潭人,生前擔任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,農工人上海市委委員;1939~1941年任長興縣縣長。嚴北溟3歲喪父,6歲即以對句、草書而有“神童”之稱。17歲考取省郵務管理局郵務員,此后接觸馬列主義、投身大革命洪流。1927年5月,由郭亮介紹加入中國,一周后因長沙“馬日事變”與黨組織失去聯系。1934年5月至1937年10月,在浙江民眾教育實驗學校任教,講授哲學、時事和中國近代史等課,宣傳抗日和革命理論,在嚴北溟的影響和資助下,有30多名青年學生奔赴延安等地參加抗日。同時還擔任《東南日報》評論和主筆,發表文章百余篇。1938年春,受浙江省主席黃紹?之邀,草擬《浙江省戰時政治綱領》十條,創辦《浙江潮》周刊,任主編,并兼任浙江省軍官教導總隊政治指導室主任,時得到浙江省委的支持。1939年春,主持南方局工作的周恩來視察浙江時,召見了嚴北溟,并作了指示。是年底,經黃紹?的同意,帶了10多名骨干(秘密黨員)到抗日游擊區的長興任縣長??h政府設在八都?,從浙南帶來的骨干分任政府各科長、政工隊長、自衛隊長和區長,整頓抗日武裝,建立婦救會,舉辦青訓班,創辦長興歷史上第一所中學——長興戰時補習中學和《天北日報》。長興煤礦被最高當局下令炸毀后,嚴北溟籌集一萬元法幣,派地下黨特支書記和縣委書記建立善后救濟委員會,組織生產自救和發放救濟款等措施,同時在他的掩護下,長興縣委得以秘密建立,使長興的抗日工作有聲有色。但也引起了第三戰區頑固派的注目,在長興建立“中統浙室”,嚴查“異黨”活動,暗殺嚴北溟的秘書,盜竊嚴的手槍、密碼本,逼走嚴北溟。1941年3月,擔任《浙江日報》發行人兼社長??箲饎倮蟮缴虾O群髶未笙拇髮W、光華大學、上海法學院教授。解放前夕參加黃紹?國共談代表團,和談破裂,隨團起義。此后一直在復旦大學任教。主要著作:《論第二次世界大戰》、《我國過渡時期的經濟和上層建筑》、《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勞動》、《孔子的哲學思想》、《辯證唯物主義和經濟規律》、《中國古代哲學寓言故事選》、《儒道佛思想散論》、《中國佛教哲學簡史》、《列子注釋》等。參與《辭?!返男抻喒ぷ?,擔任《中國哲學史》卷主編。
葛利普(AmadeusWilliamGrabau,1870~1964),美國著名地質學家,長興“全球二疊世至三疊世連續地層剖面”(長興灰巖)的命名者。1870年1月9日出生在美國波士頓布佛樓的一個貧寒之家,經過刻苦學習,成為譽滿歐美的著名地質學家。1920年11月,受北京大學邀請來到中國任教和地質研究。葛利普教授知識淵博,在古生物、地質、沉積巖、古地理、礦床、地貌、大地構造、人類學等方面都有豐碩的研究成果。來中國不久就研究發表了中國的《震旦系》、《古生代》、《中生代》、《中國地質史》等著作。1922年,他在中國命名了比古生代還早的“震旦世”地層,列進了《國際地層年代表》。1931年,正式將長興大煤山的“二疊世至三疊世國際地層標準剖面”命名為“長興灰巖”,這是唯一用中國地名命名的國際通用地層,從此拉開了長興“金釘子”研究的序幕。葛利普為舊中國培養了270多名地質工程師,其中22人先后成為中科院的院士。葛利普在主持研究“長興灰巖”期間,在世界首例發現了50多種生物化石,并以長興首發地命名,如煤山紋鸚鵡螺、長興中華旋齒鯊、新槐陽公魚、粗紋長興魚、煤山中華扁體魚等。葛利普的學生趙金科、黃汲清等人繼承老師遺志,在研究“長興灰巖”和生物大絕滅方面取得卓著成果,“金釘子”落戶長興,煤山成了地球生物大絕滅考察的圣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