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姓歷史名人最后一位竟是許姓始祖!
趙錢孫李,周吳鄭王。馮陳諸衛,蔣沈韓楊。朱秦尤許,何呂施張??撞車廊A,金魏陶姜。
《百家姓》是北宋初年錢塘(杭州)的一個書生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,它的排序沒有嚴格按照姓氏人口數量來排列,主要是根據當時的政治地位排列,成為我國流行時間最長、流傳最廣的一種教材。許姓能排在第二十位,可見當時的政治地位之高。許姓不僅歷史悠久,也誕生出了很多歷史名人!
許平君,昌邑(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)人,漢宣帝劉詢的元配皇后,漢元帝劉奭的母親。
元鳳六年(前75年),與漢宣帝成婚。元平元年(前74年),生子劉奭。同年,漢宣帝繼位,封許平君為婕妤。同年十一月壬子(前74年12月31日),被立為皇后。
本始三年正月癸亥(前71年3月1日),大將軍霍光的夫人派女醫淳于衍將許平君毒死,謚號恭哀皇后,葬于杜陵南園(亦稱少陵)。
許負,原名莫負,西漢初年的女相士,河內郡溫縣(今河南省溫縣)人,縣令許望與趙氏所生之女。她精通相術,曾為許多王公貴族相面,預言非常靈驗。因此被漢高祖封為“鳴雌侯”(或作“鳴雌亭侯”),是古代少數的女列侯之一。其外孫郭解,是漢代知名的游俠。
許負本為一婦人,以善于相面而被漢高祖封為鳴雌亭候,根據《懷慶府志》記載,許負著有《德器歌》、《五官雜論》、《聽聲相行》等我們還??吹胶芏嘞鄷刑岬降摹对S負相耳法》等的書。
許慎,字叔重,汝南召陵(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),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、文字學家。
許慎歷30年編撰世界上第一部字典《說文解字》,規范了漢字的形、音、義。學術界稱許慎為“許君”,稱《說文解字》為“許書”,稱其學為“許學”。許慎對漢語文字學做出杰出貢獻,被尊稱為“字圣”。
許劭,字子將,汝南平輿(今河南平輿縣射橋鎮)人。東漢末年著名人物評論家。據說他每月都要對當時人物進行一次品評,人稱為“月旦評”。曾任汝南郡功曹,后南渡投靠揚州刺史劉繇。劉繇被孫策擊敗后,許劭隨其逃往豫章郡,并在豫章去世。
范曄的《后漢書》記載說,曹操沒有得志顯名的時侯,曾經置辦厚禮很謙遜地求許劭為他談相。許劭看不起他,不肯說,曹操找了個空子威脅許劭,許劭不得已,就說:“你是清平之世的能臣,亂世中的英雄?!辈懿贅O為高興地走了?!顿Y治通鑒》收錄的,也是這種說法。
許攸,字子遠,南陽(治今河南南陽)人。本為袁紹帳下謀士,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,許攸因此背袁投曹,并為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,袁紹因此而大敗于官渡。后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,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,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。
許褚,字仲康,譙國譙人(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鎮)。長八尺馀,腰大十圍,容貌雄毅,勇力絕人。
年輕時在家鄉聚集了數千戶人家,共同抵御賊寇。曾有一次因缺糧與賊寇用牛交換糧食,牛到了對方手中后又跑了回來,結果許褚單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,賊寇大驚,不敢要牛就走了。從此淮、汝、陳、梁之地,聽到許褚之名都感到畏懼。后追隨曹操,自典韋戰死之后,主要負責曹操的護衛工作。官渡之戰時發現欲謀害曹操者,將刺客全部殺掉。
渭南之戰時在身披重甲的情況下左手掩面,右手控船漿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,上岸才發現早已身中數箭,在與馬超、韓遂會面時只讓許褚相隨,期間馬超欲襲曹操,但聽聞許褚之名兼懷疑從騎就是許褚,便問曹操虎侯安在,曹操指著許褚,許褚怒視馬超以令他放棄。
當曹操去世時許褚哭至吐血,曹丕其遷作武衛將軍,負責宮中安全。曹叡繼位時封其為牟鄉侯,不久去世,謚曰壯侯。
許敬宗,字延族,杭州新城(今浙江杭州市富陽區)人。唐朝宰相,隋朝禮部侍郎許善心之子,東晉名士許詢后代。
出身高陽許氏,少有文名。隋朝大業年間,考中秀才,授淮陽書佐。其父被殺后,投奔瓦崗軍,成為李密記室。李密兵敗后,投奔唐朝,補漣州別駕。秦王李世民聽聞其名,召為秦府十八學士之一。貞觀八年(634年),任著作郎、兼修國史,遷中書舍人。貞觀十年(636年),坐國喪失禮,貶為洪州司馬,歷任給事中、檢校黃門侍郎、檢校太子右庶子、檢校禮部尚書等職,參與《武德實錄》《貞觀實錄》的撰寫工作,受封高陽縣開國男。唐太宗李世民征討高麗時,岑文本死于行所。權授檢校中書侍郎,起草詔書得體,深得唐太宗欣賞。貞觀二十一年(647年),加銀青光祿大夫銜稱。
許渾,字用晦(一作仲晦),唐代詩人,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人。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詩,專攻律體;題材以懷古、田園詩為佳,藝術則以偶對整密、詩律純熟為特色。唯詩中多描寫水、雨之景,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,并以“許渾千首濕,杜甫一生愁”評價之。成年后移家京口(今江蘇鎮江)丁卯澗,以丁卯名其詩集,后人因稱“許丁卯”。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,代表作有《咸陽城東樓》。
許遜,字敬之,南昌縣(一說潁川汝南)人。晉朝時期著名道士,道教凈明派祖師,尊稱“許天師、許真君”,與張道陵、葛玄、薩守堅并稱為四大天師。
孫吳赤烏二年(239),生于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(今江西南昌縣麻丘鄉)。太康元年(280),舉孝廉出身,出任旌陽縣令。不慕名利,棄官東歸,修道煉丹于西山,著書立說,創立“太上靈寶凈明法”。
許行,東周戰國時期著名農學家、思想家。華夏族,楚國之隨人,生于楚宣王至楚懷王時期,約與孟子同一時代,在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記載有許行其人“為神農之言”,所以被歸為農家,后世也將許行視為先秦時代農家的代表人物。但因沒有著作流傳于世,詳細思想內容與其他事跡皆不可考。
許詢,字玄度,小字阿訥,會稽山陰(今浙江紹興市)。東晉征士,玄言詩的代表人物,會稽內史許皈次子。
初身高陽許氏,頗有才藻,善于屬文,與王羲之、孫綽、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。終身不仕,好游山水,常隨王羲之、謝安一起游宴吟詠,曾參與蘭亭集會。善析玄理,時為清談家的領袖之一。隱居于蕭山,每致四方諸侯之遺。
許由,字武仲。陽城槐里(今河南登封)人,許姓始祖。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及潁水流域的許昌市鄢陵縣等地是許姓發源地。 帝堯時,許姓部落活動在今河南登封、許昌、禹州、汝州、長葛、鄢陵一帶。
許由結志養性,優游山林,聽到堯讓位給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,因而臨水洗耳;樊堅或巢父更以許由洗耳的水為穢濁,不愿讓牛在其下游飲水。后遂以“許由洗耳、巢由洗耳、巢父洗耳、洗耳”等表示以接觸塵俗的東西為恥辱,心性曠達于物外;用“巢由耳”稱不能容受塵俗的身心;用“洗耳翁、洗耳高人”等指超脫塵俗、不問世事的人;用“幸可飲?!敝肝词芪廴净蛭廴疚醇暗牡胤?。